跳到主要内容

微信帝国-张小龙的内征与外伐

A

坚持。

微信缔造者张小龙沉于钻研人性中对暴力和性的欲望,严苛掌控技术细节和设计美学,并经历跟权力的别扭与和解。在赢得内部“狼斗”与外部攻伐后,他从一个腼腆失落的程序员,变成了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互联网产品中近乎独裁的人物。

《博客天下》采访证实,正是张小龙不惜冒险破坏腾讯与电信行业长久的默契,上马微信项目这一产品才成为可能。但如今,他又不得不一改自由、孤傲的个人风格,试图通过饭局、站台等行为与电信业巨鳄们斡旋,以换取生存空间。

与权力先离后合的政治隐形者

张小龙和微信团队刻意避免与政治发生关系。

张小龙很少公开或与周围的人谈论政治,他在朋友圈里的发言包括谈论宗萨仁波切,分享冷笑话,张贴海子的诗《九月》并附上关于死亡、神秘的解析。

失败天才的商业翻身

从1994年开始的19年里,张小龙一直作为一名程序员而非是商人的身份在中国互联网的游戏世界里不断通关。

日后,已经成名的他对一位不太自信的求职者诉说过自己的性格:“我曾经十分不自信,但是在成长的过程,过去的那些种经历反而造就了我谦逊、冷静、不骄不躁的性格以及做事风格。”

他鼓励这位面试者:“现在处于劣势的性格会伴随着你的成长和自信,跟压迫中的弹簧一样反跳得更高,从而成为优势。”

他不擅长与人打交道,需要借助工具完成与周围人的沟通。在开发微信之前,他相继开发了Foxmail、QQ邮箱,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性:更好、更容易地进行沟通。

他年少成名。1997年,在他开发出Foxmail1.0版本并受到追捧时,名叫马化腾的年轻人才刚从深圳大学毕业,进入寻呼行业当工程师,月薪1100元。

即便在四年后,张小龙开发的Foxmail也以200万用户量远远将马化腾开发的只有10万用户的OICQ甩在身后。《电脑报》的记者李学凌曾在文章中描述过当年张小龙在中国IT圈中的地位:“只要你站在黄庄路口(位于中关村中心地带),大喊一声,我是Foxmail张小龙,一定会有一大群人围上来让你签名。”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曾动过将软件免费送人,去硅谷做一名程序员的念头。但他最终还是打消了念头,因为每天都有使用他免费软件的用户给他写来一篇篇充满鼓励话语的电子邮件。在那些失意的夜晚,他给每一位鼓励他的读者回信

当时,“一切向钱看”的主流价值观并不认同极客们在互联网世界的沉溺。

《人民日报》一位记者甚至担心做免费软件的张小龙会不会饿死,他在文章中不客气地写道:“(张小龙)说白了,就是一个无业游民,靠临时给别人写程序为生。”

当时,张小龙拿着一本汽车杂志指着其中一辆越野车告诉一位慕名来访的记者,他喜欢这款车。这位记者看了他所指的车后,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这个理想有点远吧!”

颠覆之初的内部“狼斗”

这位张小龙的同事经历了博大公司经营不善的窘境,曾向张小龙请辞,直到现在,他仍然记得请辞时,张小龙那疲惫到没有表情的脸色,“在尝试劝说我留下来一起奋斗却无果后,他苦笑了一下,祝我好运”。

next.qq.com

进入腾讯并开发出QQ邮箱之后,他一度过着碌碌无为的生活。

腾讯广州研发部一位前员工说,一度陷入QQ邮箱研发困境的张小龙和广研工程师们都很闲,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就商量着下午打牌、打游戏的事情,张小龙更是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招呼大家出去踢球。

受到一款免费发短信的手机应用KikMessager启发,张小龙向马化腾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其中写道,每个时代都有划时代的产品,顺应移动上网的趋势,腾讯也应该推出自己的产品。

微信概念出来的时候,“有三个团队都在做”。

一面是顾全大局的刘成敏;一面如同打飞机游戏中那架小飞机一样不能调头、只能前进的张小龙。

在这场竞争中,张小龙也在不断争取外界的支持。有知情者称,张小龙得到腾讯首席技术官张志东的支持。

张志东在技术上炉火纯青,即便是他的政敌或是对手,都对这点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设计的QQ架构,在用户数从1998年设计之初的百万级到现在的数以亿计的十几年间,一直在使用。

独裁者的控制之舞

张小龙对微信细节的苛求令他手下的工程师们恐惧。

张小龙从不回应这些对他工作方式上的指责,他曾试图修正自己的工作方式。今年7月,广州研发部员工收到公司通牒:“按小龙要求,从今天起,除特殊情况,晚上下班时间不能迟于22:30,早上上班时间不能迟于10:30。请各位按这个时间调整,未来希望整个部门努力把工作时间向正常作息区转。”

前员工徐小林说:“之前有一次,晚上10点钟,张小龙还亲自出来抓人,赶着大家走,但是后来因为要配合他半夜工作的节奏,大家的作息还是没有调整过来。”一些批评者认为,“张小龙的完美产品是建立在不惜耗费员工的生命,反复试错得到的结果”,张小龙对产品的偏执追求也被他的反对者视为独裁。但就连他的反对者也承认,“张小龙是一个牛逼的人,牛逼的人玩独裁是可以做出牛逼的产品”。

人性操控师的性与暴力

“在晃动的时候,画面会出现一个大卫的裸体雕像。有一次,一个女生用摇一摇功能的时候,屏幕拉开太大了,结果她看到了大卫的生殖器,这是真事。”

这是2011年底,张小龙在一场只有二十多位年轻人参加的交流会上,提到微信3.0版“摇一摇”最初的一个页面设计。

会议组织者、华中科技大学老师刘玉告诉《博客天下》,当时张小龙来参加一次老同学二十周年聚会,顺道给刘玉的学生讲课。此前,张小龙已经拒绝过她多次。

在与听众的互动中,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自己开发的产品微信的自豪和热爱,他说,中国开发类似“微信”的产品有二三十个,“米聊第一个做微信类产品,为什么最后它就落后于微信?”

“因为用户没有感觉到爽,很多大公司能够过‘技术’这一关,但他们缺乏的是艺术,缺乏的是哲学层面上的思考。”他说,真正互联网的产品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著名IT网站虎嗅的一篇文章曾报道“微信”域名(next.qq.com)被停止的原因:“因为这个域名让张小龙被马化腾请去吃饭,还有其他各怀心事的部门作陪。他整顿饭没吃一口,一直在听马化腾关于‘怎样做人’的训诫。这顿饭吃了回来后,这个富有野心的域名很快被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