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人的全景

序一

在《人的全景》这本书中,作者试图探讨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如何解释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别是人的决策、动机、情绪以及背后的机制。

作者提出了全因模型,将维持平衡状态看作人的终极目标,认为人的行为和思维是平衡态受外界刺激后的反应和产物。

除了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全因模型,这本书还强调了人认清自己的重要性。

这本书另一个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它将诸多心理学理论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述出来,能极大地帮助人们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形成初步认识。

序二

穷理致知,大小若一。

士尚志,志,心之所往。

自序

这是一本关于进步的书,进步的最佳方法就是认清自己,同时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

在本书上半部分理论篇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一套全新的思维框架,这也是我长期应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思维方法,我称之为“全因模型”。

在本书下半部分实践篇中,我将对人们在工作中常犯的阻碍事业发展的各种错误进行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克制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年轻人走向事业成功。

本书有三大创见。

  • 这是一次建立自由意志整体模型的新尝试。
  • 本书全面剖析了我们思维中不受控制的那些部分,正是它们在远古时代保障了我们的生存,却又在现代阻碍了我们的个人发展。
  • 本书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应用是总结了“自查无错”这个终极局限。

全因模型几乎可以解释人类的一切行为。它剖析了人的动机、欲望、记忆、思考、经验、价值观以及创新等一切关于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微观机理。

2019-06

理论篇

解构思与行

全因模型

动机 平衡态

  • 第一个模块——平衡态。
  • 第二个模块——负反馈。 我们的一切行为和思考就是平衡态的负反馈机制,即当我们偏离平衡时,会产生恢复平衡的需要,进而产生动机,并激发行为。 【心理,生理,存,外在,的失衡】
  • 第三个模块——经验价值清单。自查无错
  • 四个模块——比较器,感知器。
  • 第五个模块——平衡补偿机制。
  1. 是什么引发了心理失衡?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 我们如何应对心理失衡? 不是所有的心理失衡都能用行为来迅速恢复,在很多情况下,导致人们产生心理失衡的原因并不会轻易消失,因此人们常常会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弹性解释,以说服自己,“我不比别人差”或者“我没有错”。人们会通过改变认知的方式使自己恢复心理平衡,具体方法是:自我安慰、自找理由、自圆其说、自找台阶。绝大多数人的决策失误都来源于我们应对心理失衡的惯用策略。

  3. 平衡区间、生命区间、生死线

  4. 比较无处不在

生理、心理、内部、外部 代谢、欲望、刺激、比较

我想说的是:对任何事情都不要过度执着,努力过、奋斗过,无论结果如何,都要接受它,世界上还有更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体验。

弹簧人

“弹簧人”就是这样通过调整、改变头脑中的经验价值清单来发挥作用。

当我们失衡后无法通过行动或找到合理理由来恢复平衡时,“弹簧人”就会立刻挥舞着手中的弹簧,或拉或推,通过调整经验的分数和概率来支撑,鼓励我们采取行动(事前自找理由)或者进行自我安慰(事后自找台阶),最终使我们恢复平衡状态,摆脱压力。

孔乙己。过度依赖弹性机制会阻碍个人成长。

思维操作间

正如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所言,“人类曾经以采集食物为生,而如今他们重新要以采集信息为生”。

人是一个行走的信息加工处理器。当我们感知到外界的信息后,会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将重要的内容储存下来,以用于解决各种难题。

归纳

“找不同”与“找相同”——认识变化与发现规律

一位年轻的朋友曾给我讲过他经历的“理工直男危险五秒”。又一次加班到深夜,他回到家看见闷闷不乐的女友,便问道:“怎么了?”女友回答:“没什么。”第一秒,“没什么”三个字被输入大脑,他开始搜索经验价值清单,一秒过后匹配到了两条相似信息:×月×日加班晚归,女友说“没什么”后提出分手;×月×日忘记纪念日,女友说“没什么”后一个月没理他。过了不到一秒,朋友的大脑中输出了一个结果:“当女友说‘没什么’时,我会很惨。”想到这里,他打了个冷战,然后紧紧抱住女友说:“又让你等到这么晚,我真的太不应该了……”两秒过后,危险解除,“找相同”救了我这位年轻的朋友。

在“找相同”的过程中,我们

记忆

走的多了就有路了

如果信息持续不断地被重复、提取和运用,与之相关的神经突触连接持续增多、增强,甚至形成髓鞘化(1),[1]则人们运用这些信息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甚至会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这就好比将那条路拓宽,建成马路,之后又建成高速公路,甚至将其打造成“记忆铁轨”。

一些特殊的信息只经过大脑一次就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直接建成一条“记忆马路”,这种记忆被叫作“闪光灯记忆”。

新近效应看似简单,但它最大的杀伤力就在于,人们时常受其影响而不自知。所有的越想越生气、越想越难过、越想越高兴、越想越有道理,都是新近效应在作祟。

以员工离职为例,每一个决定离职的员工,都或多或少受到新近效应的影响。一个考虑离职的员工的大脑中最近加工的信息必然都是对组织的不满、失望或自己的委屈等负面信息,当他决定是否该离职时,所参考的信息也都是大脑中的这些负面信息。于是,摆脱现有状态就会成为他的一个强烈意愿。同时,因新近效应的影响,他很难想起自己当初加入该组织时的目标。这时,他的头脑已经被新近的负面信息“绑架”了,只是他不自知,因此无论如何他最后得出的结果都是必须离开。与此类似,情侣闹分手、夫妻闹离婚时,新近效应同样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人们常说不忘初衷,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因为人们的思考总会被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信息影响,这就是新近效应。

压缩

关键要素和背景不是客观标签,而是人们在自己的经验价值清单的帮助下选取的,那些不同的或具有特殊价值的要素会作为重点被记住。

似曾相识也许是记忆压缩的体现

搜索

演绎

想象- 信息的叠加

类比

思考-潜意识与意识、未觉知与觉知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中存储着大量需求、欲望和创伤性记忆等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具有威胁性,因此会被排除在意识之外。

在我个人的理解中,几乎所有的时尚都来自潜意识。比如,你感觉某个人很时尚,但又说不出来是什么原因;你去某个国家旅游,感觉看到的当地年轻人都很有气质,但就是说不出是为什么;看到今年的服饰流行款,你感觉跟之前的不同,但又说不清楚到底哪里不同。这是因为你的潜意识在进行着大量计算,其实你已经感觉到稍许差别,但这个差别还没有跨越阈值,没有大到让你可以马上注意到它,所以你的意识并不知道原因,但潜意识早已完成了信息获取、计算及判断的过程。同样,对氛围的感知、对危险的察觉等,其中都有潜意识的参与。可以说,潜意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全因模型中,直觉与第六感都是潜意识根据经验进行大量、快速、综合计算的结果。

行为助推器

情绪(喜怒哀乐)

神经系统 + 内分泌系统

快乐三角模型

目标,方案,行动

兴趣

欲望

安全

应对不确定

利己

利他

思维与行为的边界

思维的局限在于认知资源有限,它使我们只能片面地认识世界。行为的局限在于能量有限,它影响着我们行为的选择。

能量边界

早中晚不同的能量状态。身体中的“蓄电池”.就像手机有电。

  1. 省电模式
  2. 高能耗——抵抗失衡
  3. 应对能量边界——为“蓄电池”扩容 (坚持锻炼。)
  4. 善用能量 (聚焦)
  • 在所有高能耗行为的背后,我们都可以找到支撑这些行为的驱动力。
  • 除了社会比较之外,人们选择高能耗模式还有一个动因,即保障未来的能耗最低。

我曾看过一个有趣的案例,说的是以色列监狱有这样一条规定:每隔一段时间,法官有权力在讨论后决定是否假释部分正在服刑的犯人,但每次只能从4名犯人中选择2人准予其假释。心理学家在对以色列一所监狱的1 000多起假释案件进行研究后发现,上午出庭的犯人获得假释的概率高达70%,而傍晚出庭的犯人获得假释的概率不足10%。另一组数据显示,恰好在法官中途休息前出庭的犯人获得

企业经营者也是如此,在早上能量充沛时,通常会做出相对大胆的决策,在晚上能量值较低时,通常倾向于做出保守的决策。

所以,人在面对重大决策时,一定要在不同能量值状态下进行多次判断,以避免能量值不同导致的决策偏差。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最糟糕的情况,那就是人体能量消耗殆尽,身体亮起红色警报,这时人最需要的就是恢复能量。在这种情况下,能耗最低倾向往往体现为缺乏耐心和坚持,因为耐心和坚持需要人消耗大量能量来克制自己,这种现象我称之为“最后一刻”。

由于能耗最低倾向,人生而有惰性,但如果人完全被惰性左右,一直开启“省电模式”,恐怕将无法取得任何成就。

信息边界

认知资源有限——同时处理的信息有限。控制性加工,自动化加工,有效练习、专注、成就自动化加工。

“7±2”的说法,它是由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乔治·米勒于1956年发表的著名文章《神奇的数字7±2: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某些局限》
“7±2”代表人类能够同时处理的信息量限度——平均为7个,最多不超过9个。

根据管理学理论,一名领导者最好将下属的数量控制在9个以内;各大网站的导航或应用选项卡一般都控制在5~9个。

非全局信息

效用边界

  • 边际效用递减——求新、求变、求更高的根本原因

// 实践篇

5-本性

人类的美好品质因对自身本能的克制而越发闪亮。丢掉动物性。

  • 本能之误
  • 过度比较
  • 情绪失控
  • 欲望无限

6-新手起步:沟通

职业化沟通

高效、正确、多说几句,力求清楚。

争论无果

太多假设信息填补。

当你调用自己的经验去感知对方,而不是调用对方的经验去感知对方时,你感知到的对方在很大程度上是你自己:你很善良,就会倾向于认为对方也善良;你爱财,就会倾向于认为对方也爱财;你是个疑心重的人,就会倾向于认为对方也在怀疑你;你计谋多,就会倾向于认为对方也经常对你下套。

一是如何应对他人对自己的假设信息填补,二是如何避免自己对他人的不真实的假设信息填补。

模型法与多参考第三方的意见

ABCD拆解沟通拿过程

争论无果

7-初级挑战:观念升级

无逻辑接受,到有逻辑接受。

思维的印刻效应。开卷有益,开口有益,出门有益,交友有益。

8-中级蜕变: 改变

活化能

外能,催化剂。

扳道工

自我扳道工

9-中级飞跃: 创新

创新是叠加,制造,取反。

忘掉需求,抓住痛点,问题层层拆解。

日日新,月月新。

10-高级进阶: 不知之障

高山俯瞰-不同层级眼中的世界。登顶着往往不被理解。

不知有不知无,雪山困境,压力越大,越容易出错。

个人存在的短板在层级越高时越容易被放大。 不知有不知无,这种思维局限决定了人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

改变虚弱期使身处高位之人没有机会和时间去改变。

组队登山是应对“雪山困境”最为有效的手段

清晰边界,高效成长,人到高处,弱点必现,认知边界。

11-总裁跨跃

判断力与自信

期待性寻证

科学家思维与反过来想

自我说服

事前找理由,事后找台阶。

以创业为例,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和服务社会,失去社会进步。而不是为创业而创业。

思维体操,30% 原则。

12-克服自查无错

自查无错,竞争,克服自查无错。

13-全面改进

幸福源自适当克制与他人的比较。

高手印证

成功的类型

掠夺型,创新型,合作型。

选择善良

14-后记

世界的无目的性,

人是能量的载体。